中國機器人技術應用屢創世界先例 產業迎爆發前夜?

據香港中通社7月20日電(香港中通社記者黎金良),今年以來,中國在機器人技術領域的飛速發展引發全球矚目。過去一周,從深圳地鐵機器人配送到全球首例人形機器人自主換電等,更在人形機器人與智能物流等應用層面屢創世界先例,彰顯中國在機器人技術應用上的創新實力。

機器人自己搭乘地鐵,為地鐵站內的7-Eleven便利店送貨上門。(深圳特區報圖片)
機器人自己搭乘地鐵,為地鐵站內的7-Eleven便利店送貨上門。(深圳特區報圖片)

今年7月14日,深圳地鐵2號線上演了一場科技奇觀:一個北極燕鷗卡通形象機器人自己搭乘地鐵,自主規劃最優線路,完成電梯上下,為地鐵站內的7-Eleven便利店送貨上門。這一項目被譽為全球首例機器人地鐵配送,開啟了城市物流的新時代。據了解,這是深鐵集團與萬科合作運營的「軌道交通+機器人配送」項目測試。

另一項突破來自人形機器人的自主換電技術。在7月17日,深圳優必選展示了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自主換電的案例。這項技術讓機器人能夠在無人干預的情況下,通過感測器與AI算法識別電池狀態,自主前往充電站完成電池更換。這一進展對於延長機器人工作時間、提升其在工業與服務場景中的自主性具有重要意義,尤其適用於物流、巡檢與醫療等需要長時間運行的場景。

此類機器人技術突破的消息今年以來頻現。杭州宇樹科技3月發布了一段影片,展示了其人形機器人G1完成全球首次側空翻的壯舉。G1不僅成功執行這一高難度動作,還能在落地後保持平衡,展現出卓越的運動控制能力。此前,宇樹已通過人形機器人H1在央視蛇年春晚以「扭秧歌」表演驚艷亮相,引發持續熱議與廣泛關注。這些動作展示了宇樹科技在電驅人形機器人運動控制上的突破,挑戰了大眾對機器人靈活性的認知邊界。

中國機器人產業的蓬勃發展得益於多重因素。首先,政策支持力度空前。2023年,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《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》,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立創新體系,實現大量生產。2024 年,中國在政府層級針對人形機器人及其關聯設備的採購金額已從2023年的470萬元人民幣,暴增至2.14億元人民幣,增幅超過44倍。

其次,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。據新華社報道,中國已連續11年保持全球第一,機器人相關有效專利突破19萬項,約佔全球三分之二。此外,強大的供應鏈與技術積累,使企業如優必選、智元機器人、宇樹科技等快速崛起。

中國機器人產業正處於「爆炸性成長前夕」。深圳地鐵配送與自主換電技術的成功,預示著機器人應用將從實驗室走向大規模商用。隨著AI、物聯網與5G技術的融合,中國有望在2027年前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機器人生態。專家預測,中國企業憑藉成本優勢與政策支持,有望在全球競賽中脫穎而出。

最新文章